农,在之前的解释里,代表着农夫,但在李贽的新解之中,将农定性为了田土、生产资料。
李贽认为,农这个集体,自世家政治破产之后,也就是宋朝开始,就专指地主而不是农夫,拥有土地的才是农,没有土地的是佃、是氓、是流,根本不是农。
当大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时,田土的定义,扩张到了广义上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农是田土、是工坊、是矿山、是经营性的城镇房产,是可以漂洋过海的海船、是生产体系中必备的生产资料。
拥有生产资料,才配称农。
工,手工技术人员的工匠,这个定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工匠这个定义便开始变得狭隘,不再能解释社会现象了。
掌握某种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工,那些被关进东交民巷监狱的会计,这类专业技术人才,皇家格物院里的格物博士们,也是工,农学博士也是工。
熟练工匠也是工,非熟练工匠不是工,而是氓、是流,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
商,从古至今都是个贬义词,到了商品经济年代里,商依旧是一个贬义词,商从古至今的定义,都是不事生产,专门买低卖高赚取差价的人,而不是富商巨贾。
富商巨贾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压根就不是商人,而是和乡贤缙绅一样的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