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朱翊钧这个皇帝也无法打破这个局限性,当下的大明,需要一个英明的皇帝,带着大明,走出小农经济的困局和泥潭,只有经济富足、社会变迁,一些离经叛道才会变得容易接受。
比如帝制终将会被消灭。
“我们来说说朝鲜、倭国战场凯旋军兵归来后的归置问题吧。”朱翊钧带着群臣走进了西花厅,说起了前线大事。
大明兴文匽武之风的根本,是文武之间的对抗,而文武对抗的根本,其实还是政治权力的争夺。
这些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勋的大明军兵,理所当然的应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权力、更多的物质回报,这就会夺走被读书人所垄断的部分地位、权力和经济。
一切的政治斗争,本质上就是阶级斗争。
而现在,大明军要是凯旋,所有功臣们,必须得到足够的地位、权力和经济,如果无法满足,那能做的,就是只有杀戮功臣了。
这种困扰在历史上出现了好多好多次,比如万历初年,平定了倭患、阻止了北虏铁蹄的客兵安置,就曾经是大明朝廷的头等难题,朱翊钧能做的就是把吕宋给这些平倭的客兵,把辽东给拒虏的客兵。
现在,大明攻占了朝鲜和部分倭国的本土,这些功臣,该怎么恩赏,就成了头等大事。
“在朝鲜和倭国建立军屯卫所,辽东军兵充任世袭的千户百户,朝鲜军兵充实卫所吧。”王崇古给出了一个提案,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面色复杂的看向了王崇古。
沈鲤重重的吐了口浊气说道:“怎么可以这么明晃晃的、这么直白的讲出来呢?应该说,为了朝鲜和倭国的长治久安,派遣汉军充任,安定地方,这么说,就好听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