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亩良田、300亩桑田被毁得干干净净,全村只剩下了一个灶头、半间屋架、一棵苦楝树,其余空无一物。

        侯于赵到了南堡村的时候,南堡村是一片废墟,在奏疏里只有只言片语的灾难,对于村民而言,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即便如此,万历十四年,南堡村再次升起了炊烟。

        生命就是如此的坚韧和顽强。

        大明的百姓涌到了此处,开始清理淤泥,重新栽种桑树,开垦田土。

        万历十四年八月,连续雷暴天气再次在空中咆哮,侯于赵带着张庄附近十八个村寨的百姓,来到了河堤,男女老少齐上阵,用柳条筐装土,用石夯将土夯实,用草袋装满石头,沉入河堤一侧,防止决口。

        夜幕降临的时候,从高处看,一连串的篝火,映照出了河道的走向,篝火是守堤人的窝棚,他们手里提着一个长棍,每过半个时辰就要测定一下水位。

        黑黝黝的水面静静地流淌,静悄悄地流过了一个个的警戒哨,看似毫无威胁,可一旦决堤,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就是数百条人命,数千亩良田被吞噬。

        水火无情。

        人定胜天否?人们在水位开始下降时,不断的欢呼,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一次,人们终于战胜了狂暴的天目溪,没有决口,没有洪水。

        就像是赶车的人与种地的人之间的斗争,没有最终的胜负;天目溪沿岸的百姓和天目溪的斗争,也没有最终的胜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