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圣四件事,会试、孙克弘、垄断资本、丁亥学制,陛下对前三件事做出了具体的决策,对最后一件事,还处于犹豫的阶段。

        本来按着高启愚的规划,海外开拓的获利,能填平教育这个窟窿,但现在看,他太低估教育的昂贵。

        按照眼下投入,大明所有增长税收,都抹不平丁亥学制造成的窟窿,甚至这个窟窿会越来越大。

        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御史们口中那个沽名钓誉的佞臣。

        高启愚的建议是对的,是基于大明财税收入的现状去考虑,他不是忘记了万民的佞臣,是当下大明微薄的生产力,无法支持这一皇图霸业的推行。

        朱翊钧在深思熟虑之后,最终确定了削减,而且是高启愚建议的削减程度,减少一半,朝廷需要将丁亥学制的规模铺开,让规模更大,提供足够的人才,供给大明使用。

        “人力终有穷,万事不由己,枉费执着。”朱翊钧在朱批之后,将朱笔放下,将奏疏递给了冯保,让他下章内阁礼部办事。

        其实内阁大臣、文华殿大臣、礼部部议,早就确定了削减的共识,只不过没人敢跟陛下提。

        陛下的内帑从来都不是无穷无尽的,丁亥学制当下十八所大学堂、一百七十六座师范学堂,其中过半在建,这等规模,这已经是陛下倾尽所有的结果了。

        没人敢提,但现实困境摆在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