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首的大臣,和皇帝关于宝钞发行上,产生了分歧,这个分歧,最后以皇帝妥协继续发行宝钞告终。

        分歧的表象是皇帝认为超发了,大臣们认为没有,但分歧的根本,还是宝钞的锚定物。

        皇帝看货币问题只看货币本身,只看白银流入,这没问题,皇帝要对自己发行的宝钞负责;

        大臣们看货币问题不看货币本身,不只是看白银,也没问题,大臣要对国朝整体发展负责。

        最终朱翊钧还是向整体发展屈服了,即便是五年后,大明宝钞这颗雷真的炸了,没有足量的白银兑现宝钞,引发了信任危机,朱翊钧也做好了准备,届时,只能抢墨西哥的三大银矿群了。

        再苦一苦夷人,骂名他朱翊钧这个皇帝来担!

        这次廷议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就是张居正扩大了大调查的范围,本身元辅对张党清党,目的就是对大明官僚整体进行一次大清查,想搞好吏治说复杂千头万绪,说简单,其实就是新陈代谢。

        一旦官场死水一潭,再好的制度,都无法执行。

        这种新陈代谢,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新人换旧人,还有新思想换旧思想,还抱着过去门生故吏、座师那套沉疴不放,就要被淘汰,换上新一代认可循吏,做得多、升得快走得远的新官吏。

        物质是思想的载体,新人换旧人,思想也就换了,慢慢的官场的风气也就变了,当然,善恶的标准都能随着时光改变,思想的对错也会改变。

        或许张居正百年之后,循吏就变成错的,门生故吏就变成对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