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加份毛肚噻,要脆生生的那种!”

        没挂招牌的塑料棚很快挤满人。

        不止是川省工人,有些能吃辣的扬市人都绕路来吃。

        慢慢的,塑料棚子从一个加到三个,矮凳换成了木桌椅。

        有时候忙到深夜,最后一波食客走了,夫妻俩就着剩下的锅底煮碗面。

        男人把肉片全捞给媳妇:“婆娘,你这手艺就是好,不比家头老汉差。”

        女人擦了把汗,笑骂道:“少贫嘴,赶紧吃,吃完把锅洗了!”

        两人吃得浑身出汗,这就是家的味道。

        心里还盘算着,等再攒点钱,就租个大点的门面,挣多多的钱。

        家里的娃娃也要送城里上学,听说现在城里娃都上那个什么、幼儿...对,幼儿园!有老师教玩游戏咧!

        又开了半年,他们的火锅摊成了老街区的一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