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还了礼,没有多余寒暄,径直走到一辆刚停稳的M3A3斯图亚特旁,手拍了拍还发烫的装甲,又俯身仔细查看了履带的磨损情况和主动轮的齿牙。

        “保养得不错。”老首长语气平稳,但肯定意味明确,“车况比预想的要好。现在百废待兴,能维持这样的出勤率,你们用了心。”

        周团长身姿笔挺,声音洪亮却毫不居功:“报告首长!这是分内之事!装备完好,才能保证战斗力!”他稍作停顿,如实补充:“…而且,我们也是运气好。前期,我们团里几辆老车趴窝,关键零件找不到替换,差点就成了废铁。后来,我们自行联系尝试,找到南昌一家新成立的机械修理厂,他们想办法仿制出了一批配件,解了燃眉之急,这才让大部分坦克恢复了状态。”

        首长“嗯?”了一声,目光转向一旁陪同的坦克2师师长和政委。

        徐科长此时正站在师长侧后方,师长微微颔首示意,介绍道:“首长,这位是我们师后勤部的徐科长。老周他们团试用成功后,师里高度重视,已派徐科长跟进此事,初步评估认为该厂具备持续供应能力。”

        首长的目光落在徐科长身上。徐科长上前一步,敬礼,汇报简洁清晰:“报告首长!周团长他们试用反馈良好后,我们对该厂——南昌前进机械修理厂——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技术验收。该厂虽然规模小,设备旧,但老师傅手艺过硬,管理严格,仿制的配件精度和耐用性都超出了预期。这是该厂生产的配件样品和装车试用记录。”他递上一个油纸包和一份文件。

        首长没有接样品,只是扫了一眼那份详实的记录,点了点头:“具体情况,让司令部技术处的同志详细评估。如果质量确实可靠,要形成正式报告,考虑扩大采购范围。不仅是你们师,其他兄弟部队也有很多车缺零件动弹不得。这件事,你们前期摸索,后期跟进,做得不错。”

        他再次望向场中那些钢铁巨兽,语气沉重了几分:“形势紧张,中央已有决断。仗,很可能要过江去打。虽然坦克部队不会第一时间大规模投入,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做到一声令下,就能开得动、冲得上!你们维持住了战斗力,这很好,要继续保持,更要进一步加强!”

        “是!保证完成任务!”周团长、师长、徐科长等人齐声应道。

        数日后,天津,某隶属军方的检修所内。

        几名技术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正围着徐科长带来的配件样品。游标卡尺、千分尺、硬度计在他们手中熟练传递,伴随着低声的讨论和记录笔的沙沙声。

        一位负责的老技师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对等待结果的徐科长说道:“徐科长,你们送来的这几样东西,我们仔仔细细查验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