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募兵制招募的多是流民、灾民,且国库提供兵甲粮草,无须劳作,如今的保甲法让这些农人不仅白天耕作,晚上也须巡防训练,于民负担孰重孰轻,白兄应该心知肚明。”苏砚清也冷冷反驳,脸上不见丝毫笑意。
“参与保甲的农民也可以得到口粮和盐菜钱补贴,又能极大地节省国家的养兵费用,何谈负担?”白斐竣虽然戴着面具,看不清神色,但姜灼依旧能感觉到他对苏砚清的不满。
“白兄不在底层,又怎知这本就少之又少的口粮和补贴层层发放下来要经过几个人的手?届时真正到这些农民手中又还剩下多少呢?”苏砚清继续质问。
“如我先前所言,这是执行者的问题,不是政策的问题。”白斐竣语气淡淡,“保甲法节省下来的军费也可以用在更多地方,先前军费不足,因粮草支援不足,困死西北的将士和军队也不在少数。”
“不合理的政策加大了执行的难度,也给了更多蛀虫藏身的余地。”苏砚清继续反驳,“既入伍为将为士,冲锋陷阵,为国而死便是他们的使命,但这些农民呢?他们有必要背负这些吗?”
“旧法不过延续前朝作风,但若是新政实行得好,改革旧法之弊端,是功在千秋的事。”白斐竣叹了口气,继续解释,“到时也会利好这些农民。”
“功在千秋?”苏砚清有些嘲讽地重复道,“那就便让后世之人去感恩戴德吧,对于苏某来说,只要当下安好,只要苏某目之所及之人康平顺遂,只要一路走来见到的农民安居乐业就够了。”
“苏兄目光未免太过狭隘。”白斐竣语气更冷,似乎已经有些不耐烦。
“那是新政的车轮还未碾过白兄,若是历史的前行,时代的进步,朝堂的更替都要一步步压着白兄你的利益,踩着你的脊梁骨,焚烧你的产业宅邸,牺牲你的挚爱至亲而过,白兄愿意吗?”苏砚清冷笑着质问道。
“既然是为后世计,白某自然愿意。”白斐竣不以为意。
“那白兄你问过他们吗?”
苏砚清一一指过那些匪徒,神情愤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