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隐龙 >
        张石头站在田埂最高处,裤脚还沾着泥点。风掠过时,稻浪“沙沙”地响,带着新谷特有的清甜气息,混着泥土的腥气扑进鼻腔。他弯腰捡起一穗掉落的稻谷,用粗糙的拇指搓掉谷壳,雪白的米粒滚在掌心,带着温热的触感。

        “吴先生!您闻这米香!”他朝着田那头喊,声音撞在稻浪上碎成一片,“新稻打出来的米,熬粥能结层米油!”

        吴明远背着药篓走过来,篓子里还装着刚采的驱虫草药。他捏起张石头掌心的米粒,对着太阳照了照:“透光无斑,是好米。”指腹碾过米粒边缘,能感觉到细微的纹路,“你这地用了草木灰追肥,肥力足,谷粒才这么瓷实。”

        田垄间,二柱子正挥着镰刀割稻,“唰唰”的声响里,稻秆断裂的脆响格外清晰。他媳妇端着瓦盆走来,里面盛着晾好的绿豆汤,粗瓷碗碰撞发出“叮叮”声:“歇会儿再割!喝口汤!”绿豆汤里飘着几片薄荷叶,清清凉凉的气息漫开来,驱散了身上的热燥。

        “石头叔家的稻子比咱家多打两成!”二柱子灌了大半碗汤,喉结滚动的声响在田埂间回荡,“明年咱也学他,用那新式曲辕犁,省出的力气能多翻半亩地!”

        不远处的打谷场更热闹。脱粒机“嗡嗡”地转着,金黄的稻壳被扇到空中,像扬起一场碎金雨,落在人的头发上、肩膀上。三婶婆蹲在竹筛前扬谷,手腕一抖,瘪谷和草屑被风卷走,留下饱满的谷粒“簌簌”落进筐里。她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黝黑的胳膊,上面沾着谷壳的碎屑。

        “你看这谷粒!”三婶婆抓起一把稻谷凑到鼻尖,深深吸了口气,“有股子阳光的味道!往年这时候,地主家的狗腿子早就来催租了,今年倒好,自家的谷仓先满了!”

        打谷场边的老槐树下,几个娃娃正围着竹筐玩“抓石子”,手里的石子换成了饱满的稻谷。小栓子攥着三粒稻谷当筹码,输了就把谷粒塞进嘴里,“咔嚓”一声咬碎,新米的清甜在舌尖散开。

        “我爹说了,这稻子能换笔墨!”他吐出谷壳,拍着胸脯跟小伙伴炫耀,嘴角还沾着白色的米渣。

        刘子墨带着劝学员走过来时,正撞见张石头指挥着儿子往板车上装稻捆。木车轱辘碾过石子路,发出“吱呀”的声响,稻穗垂下来扫过地面,留下一串细碎的谷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