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隐龙 >
        “小…小老儿王三,宜城逃难来的…原来租种城东苏老爷家…不,苏逆家的地,二十亩下田…”老农攥着衣角,结结巴巴回答,手指因紧张而蜷曲。

        “好!登记入册!”书吏飞快写下信息,蘸红泥盖下“荆襄屯垦司”大印,将一张硬纸片递过去,“此为‘无主新垦田’契!按新政,你携家口迁居此地耕种,头三年免田赋,只纳轻微农税!加入城西农会,可优先借贷粮种农具!”

        老农颤抖着手接过田契,纸片虽轻却重若千钧。他摩挲着上面的朱印,浑浊的眼睛瞬间涌上泪水,噗通跪倒在地:“青天大老爷啊!活命之恩!小老儿愿为守城出死力!搬砖运石都行!”周围排队的百姓纷纷附和,眼中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被查封的原豪强苏氏粮仓外,巨大的仓门敞开,露出堆积如山的粮食。在农会干事和衙役监督下,一袋袋粮食被有序搬出,过秤登记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奉经略府令、陈大人吴大人钧旨!此乃逆产!现开仓放粮!”吏员站在高处大声宣告,声音传遍街巷,“凡登记入农会之户,按丁口领应急口粮!凡助守城垣、搬运军资、救护伤员之民夫,每日加发口粮一斤!粮在此!新政在此!守城,就是守自家活路!”

        围观百姓爆发出震天欢呼,领粮队伍秩序井然,连孩童都帮着传递粮袋。领到粮食的农户自发组成巡逻队,拿着锄头木棍在街巷巡查,成了守城的编外力量。

        城西匠作分坊炉火日夜不息,铁锤敲打声、锯木声、号子声交织成激昂的战歌。除了打造刀枪箭矢,角落处几位川东来的老工匠正指导本地学徒赶制奇特武器——口径粗短、形如石臼的“飞雷炮”,以及一筐筐装着火药与碎铁片的“***”。

        “这炮不讲究直瞄,打的是曲射!”老工匠敲着炮身讲解,火星溅在学徒手上,“装药量要准,多一钱少一钱都不行!专打贼兵聚堆的地方,一炮下去,顶他十杆火铳!”学徒们听得专注,额上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铁砧上滋滋作响。

        柳如烟的身影如同幽影穿梭在街巷间,玄衣与夜色融为一体。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无声威慑:几处试图囤粮抬价的商铺被“察访司”查封,主事者枷号示众,脖子上挂着“囤积居奇”的木牌;几个散布“左帅旦夕破城”流言的闲汉被当街锁拿,拖着铁链游街示众;一处夜间向江面打灯语的宅院被黑衣探子破门而入,搜出与左军联络的密信和金银,火光中密信化为灰烬,涉案者被连夜审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