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途中跑阶段,弗雷泽的跑动展现出教科书级的经济性。

        她的步频与步幅保持着完美的平衡,既不盲目追求高步频导致力量浪费,也不因刻意扩大步幅破坏节奏。

        每一步的蹬伸都集中在有效发力区间:脚掌落地后,从缓冲到蹬伸的转换极快,没有多余的停顿,小腿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的发力形成连贯的链条,仿佛一根绷紧的绳索被依次拉动。

        她的摆臂始终稳定在高效区间,摆动幅度适中,既不因为追求“用力”而过度抬高,也不会因疲劳而收缩,大臂与身体的夹角保持稳定,这种一致性让摆臂的驱动作用贯穿始终。

        核心肌群的控制尤为关键,腹部与下背部的肌肉始终保持适度紧张,像一个坚固的核心轴,将上下肢的力量牢牢锁住,确保每一分力量都用于向前推进,而非无谓的晃动。

        140米。

        进入直道中段,阿霍雷的跑动开始出现明显的力量流失。她的摆臂越来越靠上,大臂几乎抬到与肩同高,这种“高摆臂”看似用力,实则浪费了过多上肢力量,导致下肢蹬地的力度减弱。

        每次落地时,她的脚跟开始提前着地,原本应该是前脚掌先触地的滚动式落地,变成了脚跟先撞地的“跺地”。

        缓冲时间变长,向前的推进力自然减弱。

        她的躯干也开始左右晃动,每一步都像是在消耗多余的能量来稳定身体,原本就不算大的步幅进一步收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