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刘辩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色,随即向百官征询道:“既然此事百官并无异议,那这新设的左、右仆射,左、右丞与左、右司郎中的人选,众卿可有贤才举荐?”

        新设六个要职,刘辩自然要安插心腹,但作为天子,吃相也不能太难看,必要的征询流程还是要走。

        在尚书台的职司与官秩改革一事通过后,议及左、右仆射,左、右丞与左、右司郎中的人选,刘陶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于是起身离席道:“国家,臣欲为朝廷举贤。”

        “侍中寺设立已逾一年,期间臣身为尚书令,与拥有平尚书事职权的侍中、黄门侍郎以及治书常侍们多有共事,彼等皆是良才,又具备了平尚书事时的经验,臣以为国家可从中遴选贤能,以填补尚书台如今如今空缺之职。”

        老匹夫!

        刘焉闻言,心中暗骂了一句。

        这老东西好歹也是宗室长者,素有刚直贤名,今日怎生一副谄媚佞臣的模样,就因为天子助他稳固了尚书令的权力,便这般阿谀奉承,主动请求天子安插亲信进入尚书台?

        不过刘焉心中暗骂归暗骂,他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易地而处他会比刘陶做得更过分。

        只要尚书台的整体权力没有被录尚书事的三公侵蚀,尚书台被天子安插再多心腹人手又有何妨,又不会妨害尚书令的权力,反而更利于尚书台对抗外朝。

        天子安插在尚书台的心腹人手愈多,那么尚书台的整体地位也就越稳固。

        况且刘陶所言也是事实,侍中寺阁臣们这一年多的表现,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