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平尚书事职权的阁臣,说到底本就是作为三公九卿和尚书台重臣的储备人选,如今填补左、右仆射,左、右丞与左、右司郎中的空缺,无论从哪方面而言,也确实名正言顺。

        刘辩微微颔首,似乎对于刘陶的提议颇为满意,语气平缓道:“令君所言倒是不错,彼辈皆是朝廷的贤才。不过,平尚书事仅一年,经验尚嫌不足。若是尽皆以阁臣填补空缺,恐处事或有疏漏,故而朕以为,还需一、两位在尚书台资历深厚、经验老道的朝臣,共同辅弼令君。”

        倒不是刘辩矜持,故作姿态没有将六个名额全部吞下,而是尚书台作为朝廷中枢,还是需要至少一位经验丰富的尚书台官员来辅弼,贸然安插大量新人接管尚书台,降低了行政效率,反而不美。

        刘陶略作思索,提议道:“如此……臣举荐二千石曹尚书裴巨光(裴茂)。”

        裴茂虽非天子心腹,但去年在盐铁官营一事上率先垂范,以铁血手腕将族中盐铁产业悉数上交朝廷,深得天子信重。

        且此人脾性与羊续颇有相似之处,虽非不治产业、安贫乐道,但一心为公,刚直不阿,更不惧强权。

        若刘焉再敢越级干涉尚书台事务,裴茂绝对会“亲切友好”地将唾沫星子喷到这位司徒的脸上!

        对于刘陶提议的人选,天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考虑到裴茂过往担任二千石曹尚书的履历,便下诏拜裴茂为尚书右仆射,并迁黄门侍郎许靖为尚书右丞,迁治书常侍傅巽为尚书右司郎中。

        尚书左仆射一职,则是由钟繇来担任,迁黄门侍郎卫觊为尚书左丞,迁书令史陈群为尚书左司郎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