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北风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婚书的朱印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李忠抱着被换回的真迹婚书,脚步轻快地走出宫门,檐角的铜铃在阳光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这场风波画上圆满的**。
三日后,李府的梅园里摆起了谢恩宴。吕尚书亲自为萧琰斟酒,眼眶通红:“子瑜,大恩不言谢!若不是你,我们三家怕是早已化为灰烬了。”
萧琰举杯回敬:“吕大人言重了。陛下本就睿智,只是需要有人点破迷局罢了。”他看向窗外飘落的梅花,忽然想起勤政殿里女帝最后说的话——“子瑜,朝堂需要你这样的人。”
张启年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子瑜心细。若不是你注意到婚书的日期不对,我们怕是真要被冤死了。”
“其实还有一处破绽。”萧琰放下酒杯,“王显伪造的婚书用的是今年的贡纸,而永安二十三年的贡纸边缘有特殊的云纹水印,这是只有先帝时期才有的工艺,他不知道,自然仿不出来。”
众人恍然大悟。李忠端着一盘刚出炉的梅花糕上来,笑道:“公子尝尝,这是按您当年教的方子做的。”
萧琰拿起一块,入口清甜,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的那个雪夜。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在御书房里陪先帝练字,女帝还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公主,偷偷塞给他一块梅花糕,说:“子瑜哥哥,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你一定要来帮我呀。”
如今,她真的成了一代女帝,而他,也终于回到了这座宫墙之内。
夜色渐深,萧琰告辞离去。马车行至朱雀大街时,他掀起车帘,见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碎银。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又一下,沉稳而坚定,像是在诉说着这座京城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