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三:稳定与控制。必须确保能量脉冲在离开‘枪管’前保持稳定,避免在装置内部爆炸……”他在“枪管”内部特定位置,又镶嵌了另外几片刻有不同纹路的导能矿石片,构成一个简单的“谐波稳定器”,这是他根据声波共振原理进行的跨领域应用。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和考验耐心的过程。没有现代工具,全靠双手和简陋的磨石、刻刀。失败是家常便饭。一块导能矿石片因为刻画时力度稍大而碎裂;一个“枪管”因为内壁打磨不够光滑导致能量模拟测试(用微弱静电代替)时发生散射……
陈凡没有丝毫气馁。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数据。他不断调整着纹路的深度、角度,“枪管”的曲率,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手指被锋利的边缘划出细小的伤口,但他浑然不觉。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一个造型极其古怪的“装置”终于成型了。
它大约一尺长,通体由暗沉的沉星铁构成,形状像一根粗短、带有握柄的怪异喇叭。喇叭口细小,尾部稍粗,上面镶嵌着几片布满细微纹路的矿石片,用兽筋和一种耐热的树脂牢牢固定。整体看起来毫无美感,甚至有些丑陋,更像某个原始部落的拙劣工艺品,没有一丝一毫的灵光波动。
陈凡深吸一口气,将一块下品灵石,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装置尾部一个预留的卡槽内。灵石嵌入的瞬间,他敏锐地感觉到,装置内部那些刻画的纹路似乎微微发热,与灵石之间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的能量耦合。
成败在此一举。
他走到屋角,那里堆放着一些他平时练习用的、硬度较高的石块。他将装置那细小的喇叭口对准其中一块石头,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触发机制——并非按钮,而是需要用一个特定频率的轻微振动来激活——他用指甲,在装置握柄某个特定位置,轻轻一弹。
“嗡……”
一声几乎微不可闻的低沉嗡鸣响起。装置表面的导能矿石片瞬间亮起一道微弱到极致的白光,随即熄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