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墨水和陈旧书卷的味道。

        她没有点灯,借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拿起半截粉笔,在乌黑的木板上,一笔一划,用力写下了三行字。

        “为什么必须听话才能安全?”

        “谁来决定什么是坏?”

        “如果你不想笑,能不能不笑?”

        这三个问题,没有一个指向圣贤的典籍,却每一个都指向孩子们的内心。

        第二天,当老先生习惯性地抚着胡须,准备开讲“温良恭俭让”时,他看到了黑板上的字。

        他的声音卡在了喉咙里,整间学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

        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仿佛会说话的字,眼神里有困惑,有惊恐,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点燃的、跃跃欲试的光芒。

        沉默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随后,争论如洪水般爆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