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收到从祖国边疆寄来的一封信。这是我们离别四年后收到的唯一来信。寄信者就是幺妹子。还是我在铁钉中学当干事时,她铁钉来读职高,因年龄偏大自愿进入校办工厂上班,再后来就离开学校去了新疆哈密创业,在五爷一家人的关照下进入了农场。在与一男子成家,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家就安在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个连队,职业就是种地,主要是种植棉花获得一些收入,也算支持国家建设。全家四口,就靠两个孩子老爸一人种田,一年的收入就是三四千元,维持四口人的生活。好在孩子都只有几岁,还没有读书,开支不大。可没有结余的经济来孝敬双方的父母,这点让幺妹子心里有愧。

        在异地他乡,在祖国辽阔的边陲,远离故土,多年都没有与亲人团聚,思乡心切,经常梦见父母兄长。他去年为了大哥治病,从老乡那里东拼西凑借来一千元钱,让大哥住进哈密医院,把剧烈头痛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在腊月二十三日送走带病的哥哥回故土,没有想到,这哈密火车站成了与大哥的永别之所。她从一位回新疆干活的老乡那里得知大哥病故的坏消息后,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脑海里就是大哥的影子,这种感觉真叫人痛心,难受。我不知道,当时父母和兄长们为什么没有把这个事告诉她,也没有告诉老幺,而只告诉了我。我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不希望再让幺妹子回老家背着债务,不希望让老幺影响军校考试。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来信得知,不久前,那位涉嫌挂卖妇女案件的老乡在新疆被抓,老婆感到前途无望,便跟着卖唱的歌舞队一位歌者逃到宁夏去了,扔下了才几岁的孩子给孩子的没有成家的单身小叔,奶粉钱都没有,好惨的。大哥深受这个老乡还沾亲带故的老乡的欺骗,才走向了不归路。这家破人亡的悲剧就是这家伙一手造成,可恨的。

        让我不解的是,那五爷一家在新疆是那么的兴旺和幸福,为什么在老人生日之际,发生了一场打架斗殴。老人腿伤导致久日不能行走,他家晚辈几人被刀伤住院治疗。这真是怪事,有什么不可以解决的家庭矛盾,非要大打出手不可呢?我与五爷一家从未谋面,也没有来评论他们一家人。我只知道,我们家里过去的人,他们都很热情接待,我对他们有强烈的亲情与好感。

        还有一封信就是老幺从部队寄来的。关于大哥不幸离去的事,我们全家一直瞒住老幺,就是怕他分心。可他在集训完成了考核后,还是在三月末回去了,还在汉城时,就在女朋友家中听见一位女同学告知了大哥出事了。他第二天与女朋友一起回到老家时,什么也见不着,只看见大哥身上那一堆黄土,他就嚎啕大哭。他与大哥见最后一面,还是在武装部上车时的那一瞬间,转眼也是两年多了。一别就是永远,人间悲剧。

        他这次对报考军校彻底失望了。部队领导有意培养他入党,可一旦加入了组织就必须继续当兵,至少四年。所以,他放弃了,希望当满三年义务兵就回来。在部队学驾驶技术,拿个驾照,回来就多一项谋生的手段。

        他把我当摇钱树一事让我不高兴。他女朋友蓝家人开始走下坡路了。女方家长原为信用社主任,可因几十万的贷款审核失误被问责,直接双开,这打击太大了。经济没有保障,借款两万买的一块地皮无钱修房子,只好转让给包工头来来开发,同意给蓝家还一套住房和一间门市。目前要我给他家借两千元钱补偿地皮青苗费。还有一些办手续的前期款项。我真是服了老幺这家伙。差钱就找我要,我真的就成了摇钱树了吗?才寄去一千元的档案处理费,后改用作学车报名费。我打折只给了一千元,了却心愿。不然,大家都不高兴。还给二哥家寄了三百元钱。还要求我在他退伍前,留意一下广州的招聘信息,到时候给他找工作。唯一让我欣慰的是,他在退伍之前还居然获得嘉奖一次。那是在他们中队里有一个学员因偷东西被抓获,被教训了一顿后关禁闭,关了三天后,得知要处分他。他担惊受怕后,翻窗逃跑了。全中队近百号官兵立即紧急出动,分兵四处寻找,在部队周围找了五个小时,都无下落。老幺不相信他凭空消失,于是在吃了午饭后,带几个士兵,出门不到半小时,在一个长达三百米的山洞里找到他。可是,拿起手电走近一看,那家伙用小刀自杀了,昏倒在地上,还流了一滩血。幸好刀子插得不深,还有一口气。他们跑步似的把他背回营地,经过紧急抢救,终于挽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老如果不是老幺几个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起事故发生。老幺便得到了部队的嘉奖。年度还被评为优秀士兵,不错的。退伍前被师部树立为“模范老兵”。这三年兵没有白当。

        还让我特别吃惊的,老幺居然在部队驻地耍过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家境特别好,还是独生女儿,父亲是地方官员,母亲是教师。女方唯一的要求是必须男住女家,把户口迁过去。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被原来的女朋友发现了,到部队找他生气,还说了分手的话。要不是因为因为老幺退伍,以及蓝家对他太好,自己不忍心抛弃前女友,所以才与驻地女子断绝了关系。从这点说,老幺对蓝家还没有忘恩负义。在蓝家家道中落后,仍保持了那份感性,算是良心大大的有。

        信中还一提到,老刘希望我多跟他写信联系,多交流,信息互通。我想这个问题,我做得不够好,老刘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要保持这份难得的友情。

        当我读到父亲来信,在短暂的欣慰之后突然一阵酸楚。在深圳打工的泓儿遭到失去父亲的打击后总算知道关心起家庭来了。她跟她母亲寄去的五百元钱已经收到,并远远不够。这又是为什么呢?她母亲购买一对小猪仔328元,买肥料182元,这两项就是510元,还请劳动力耕田300元,她母亲生病在医院花了150元,这样就欠账460元,暂由我在父亲那里存款垫支。泓儿还跟她弟平儿寄来了一百元零零花钱,也做得对,钱不在多少,是当姐姐的一片心意。此时,大嫂和她小儿子仍住在我们父母家,没有独立出来,油盐柴米全由老人负责,给大嫂减轻不少开支。看来,老父亲对后代还是够够宽容的,没有一点外心。大嫂还有个心愿,就是建议泓儿在外面不要与外地人谈朋友,尽量找家乡人成个家,这样对家里也多个照应。还叫她挣钱要节约用,不要浪费。有了钱尽量跟家里多寄些,减轻经济压力。用不完的就帮她存在老家,以后安家用得着。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泓儿得知母亲经济困难,又追加了五百元,平儿寄回了一百元钱,家里就不欠账了。

        父亲代笔帮大嫂为我写了一封信,我读后,感觉她在感谢我对处理大哥后事的帮助,感谢我对泓儿与平儿的关照。其实,在我心里,是对大哥大嫂的感恩。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是亲兄弟,不存在感谢二字。大嫂虽不识字,但她出于礼节来这封信也没有不妥的地方。

        父亲春节去学校算账时,已经没有多少钱可领取了。学校老师的工资都是去贷款发的,按人头每人预支一百元作为基本生活费,这跟二中的小向老师说的情况完全吻合。看来这地方财政确实是发不起工资了。我能在外面创业,跟学校节省了一笔开支,也更好地改善了自己与家庭经济状况,一举三得。

        父亲以前是生产队的会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认真与细心是他的优点。他帮我办事我特别放心。他已经年近古稀,身体还有支气管炎,走路喘气,但还能经常到学校去,打听情况,及时给我写信,反馈老家与学校的情况,我很欣慰。

        我从父亲来信得知,清流学校领导班子换人了。我最敬佩的恩师覃老师已经升为***,做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老黎校长做专职书记,协助老覃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原来的副校长也办了停薪留职去省城重点高中教数学,获取高工资。原来的教导主任升为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看来,这变化还真大的。还有就是物价,老家的猪肉原来才三四块钱一斤,现在七块多元,差不多翻倍了。工资不涨,物价飞涨,老师们也吃不消了。连副校长都去打工了,这情形让我产生了一种压力,就是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工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