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家乡来的著名打工文学作家周崇贤写了一封信,祝贺他的生日。还寄去了购五册他的长篇《隐形沼泽》书款。跟清流学校的老校长现在是支部书记的老黎写封信,汇报自己近期思想状况。厂里说了,以后在发展我加入党组织之前,需要清流学校党支部协助政审,寄回考察材料。厂里近期开展了职工乒乓球比赛,我作为裁判员参与了活动。我还配合新来的企管老熊到市轻纺工业局联系业务,一天寻找并等待业务人员,共耗费了十七个小时,又晒太阳,又挨饿,实在太累了。

        我原以为,调到厂部做文员后,工资会增加一点可第一次领取文员工资时,居然比刘闯还少一点点,我便找到办公室何姐咨询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她解释说,我基本工资确实增加了然而,我出了车间,就很少加班,所以反而比车间主管少了一点。这就是产生差距的原因。比如那些本市的正式青年职工中,为什么有的就没有车间的外来工工资高,就是这个原因。苏副书记得知后,选在晚上休息时,找我谈话,做了一次思想工作,为我松担了。他说这套薪酬制度,有些地方不合理,口口声声说招来人才,爱惜人才,收入跟不上,怎么留得住厂里需要的人才呢?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这不能只是口头上喊,要落实在工作中。他说,他正在思考如何修改。特别是针对文员,基本工资低,又没有加班,一下就拉下来了。他还叫我要暂时委屈一段时间,不会太久了。我此时才知道我的前任老吴离厂的真正原因,就是虽然好耍一些,但待遇不理想,找领导谈了心后,认为他工作量不够,想加工资的话,必须加一项工作,他便选择了走为上策。我现在好讲价钱的是,在老吴的基础上,加了两项工作,就是全厂的绣花裁片的收发,成品仓库的管理。进来,厂里接到了几十万打的外贸大单,我收发绣花这项业务,都把我弄得够受了。这么辛苦,还说我没有加班吗?我收到了老乡的《隐形沼泽》会,都是用深夜在认真。书中故事给我增添了力量。特别是收到周先生的来信,让我喜出望外。信中告知,我近期写作的两篇小文《领头雁的辛酸泪》和《又是黄桷兰飘香》已经分别发表在他编辑的《香山报》和《打工报》。还对我的写作进行了建设性指点与赐教,受益匪浅,感谢与激动。全文如下:

        领头雁的辛酸泪

        南下打工,为北方的姑娘创造了事业成功的机会。不少南飞的金雁在珠三角洲丰满了羽翼,为经济腾飞作出了贡献。不少姑娘作为领头雁,正展翅飞翔于蓝天,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可谁曾想到,她们成功背后是一把把辛酸的泪滴,难以寻找情感的归宿。她们虽是事业成功的女性,却被世俗冠以“老姑娘”。她们听到这个“老”字,心里总不是滋味。她们举问苍天:“老天爷,我的爱在哪里?”

        从穷乡僻壤的农村,来到人才济济的喧嚣城市,为寻找自己的事业,燃烧着灿烂的青春,谱写美好的乐章。她们利用有限的时机,钻研知识,学习技术,提高能力,强化素质,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业务尖子,管理能手。在市区县镇的外来青工“十佳”、“百强”、“先进”评选中,女性占有绝对优势,呈现阴盛阳衰之势。这大概因为珠三角的企业里轻工业如衣帽、鞋袜、电子、玩具及服务行业居多,到处充满外来女工的身影。

        不过,成天只顾在大门紧锁的工厂或公司内上班和加班,休息时间出门逛市场也是三五成群的同道速去速回,与外来的男工接触甚少,谈情说爱的机会实在难得。不知不觉,年华易逝,由黄花闺秀变为大龄青年。等待,等待,总在渴望中生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过去,好些姑娘连恋爱的滋味也没有尝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悲哀和苍凉,人性的残酷和感性的虐杀。

        对领头雁中的大龄女青年来说,高不低不就是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她们是成功的女性,不少觉得高不可攀,敬而远之。同时,她们内在的修养,养尊处优的环境,无形中培植了她们较高的择偶标准,心高气傲。不利的现状和自我要求构成了冲突,矛盾的心理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情绪。领头雁们白天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很快度过,可是到了晚上,时间总是残酷地折磨她们,枕边时不时流着串串的泪珠。看到马路上公园里大街边男欢女爱卿卿我我,个中滋味不可言状。

        东方封建传统的婚姻配偶观是“令让男子长十不让女子长一”,导致大男人可娶小女子,可是大女子一般就不能嫁小伙子,阴差阳错,认定了女孩子必输的命运。作为成功的单身女,回顾过去坎坷不平的历程,重事业,轻感情,忽视了的经营,酿成了因岁月不饶人带来的苦果,教训啊,人生惨痛的教训!

        为减少和消除女性人生的遗憾,让事业与爱情合奏出快乐而动听的旋律,这是许多事业成功的女性的望和追求。

        这是一篇打工文学作品。我对曾丽,王美女、车间还有许许多多的指导工、生产标兵、文员等,做了深入了解与交流后写出的感慨文字。

        啊,又是黄桷兰飘香

        一轮金黄的圆月,清辉朗照。团团围坐的打工一族,沉浸在中秋节的欢乐祥和气氛之中。广式月饼、雪梨、苹果、花生、糖果和健力宝,难得如此丰盛,任君品尝。厂领导打趣的一席话搅得我们乐不可支哦。“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卡拉OK把我带到了大巴山老家,我寻找了一块宁静的地方,放飞思绪。

        一排排挺拔的黄桷兰树下,拆开了刚从家乡飞来的鸿雁。读着读着,我又仿佛回到了昔日的美丽校园。被誉为“花园”式的校园里,在一楼一底的旧木楼教学楼和教师宿舍之间,有一块迷人的花园。花园中心有省级重点文物,一块刻有“活捉刘湘匪首”的长方体石碑,一块刻有“红军万岁”标语的两米高的圆柱石碑。四周绿树错落,桃树、樱桃、枇芭、石榴和桂花,成为蜜蜂和鸟的天堂;牡丹、端、美人蕉、兰草、灼、来香、菊花和腊梅,布满花台,花团锦簇,四季飘香。可称得贵族的要数那独树一帜的黄桷兰。她吐芳时间最长,接近半年,陪伴我们度过漫长而难熬的夏天和秋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