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万般无奈
闲暇时,翻阅多年来的资料,翻到了一本充满喜庆的打工文学半月刊叫《佛山文艺》,这是我在广州打工时最喜欢的文学刊物之一。这里有我写的一段文字。
《佛山文艺》伴我行
1000多个日日夜夜,《佛山文艺》总是与我不离左右。是她消除我难熬的孤独,是她丰富了我的春夏秋冬,感谢刘总,感谢贵刊所有的编辑先生们为我们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粮。
八月请假回家,原计划回校重操教鞭,便将一些报刊书籍卖掉,喜得100多元现金。但唯有《佛山文艺》和《江门文艺》一大箱办了托运,并选择了近来几月的新刊物伴我旅行,使我的岳阳之行和三峡一游备添情趣。
回到学校轮回捧读,大巴山的老乡们偶阅此刊,却爱不释手,便争相借读。年轻的灵魂工程师们感激不已,纷纷掏出暑假补课所得的老人头,受命在广州按时代邮此刊。
我其实更激动更喜悦,因为三年的打工生涯,选读《佛山文艺》是我的明智之举,没有卖掉它更是我正确的举动。
在车间做企管与文员加班加点,写了多年日记的习惯不知不觉地搁浅,写文章也是忍痛割爱,但饭后茶余,节日睡前,贵刊的魅力使我难以躲开。一年前,有幸调出车间搞文化宣传,生锈的钢笔重新砥磨,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叩开《佛山文艺》编辑部的大门。不,其实无怨无悔。这更说明贵刊选稿的严格与高标准,更能说明我选读她提高自己没有一点错,可谓千真万确。
一个多月没有见面,今晚读完新一期佛山文艺杂志靠前面几篇佳作,突发感想,以表达我对《佛山文艺》的深深眷念和依依爱恋之情。OK,刘宁!
后记:藉此回味九十年代的打工生活。(本篇已发表《佛山文艺》
打工人做打工文学的喜好那是一种情结。与《江门文艺》一样,都是打工人写打工生活,接地气,旋动人心。让我纠结的是这个安利直销象一位魔女,让我丢了魂似的投入其中,我感到难受。尤其是向计岚美女妹子的来信,让我连续几天反思。对我这位中文专业人士来说,把直销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是没有错,但不能走极端,到了该调整自己节奏的最关键时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