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奏对,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没有落入任何极端,周全的思辨能力,远超出一个普通皇孙的水平,更像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思考,也契合帝王心术,暗合帝王心态。
总而言之,袁易的两番奏对,皆沉稳周全,析理透彻,既恪守经义根本,又不拘泥于章句,更能引申发挥,切中肯綮。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今年才十七岁。年纪轻轻,奏对之时又毫无轻浮骄矜之气,态度始终恭谨谦逊,尤其是最后那番“浅见”、“妄议”、“班门弄斧”的自谦之词,说得诚恳真切。
这般表现,落在景宁帝这等识人无数的一代雄主眼中,岂是寻常?
这已非仅仅是一个聪慧好学皇孙的才识展现,其沉稳的气度、辩证的思维、仁德的底色、担当的魄力,隐隐然竟已透出……储君之资!
“储君之资……”
景宁帝于心中默默咀嚼着这四个字。
遴选社稷继承人,学识固然要紧,然心性、格局、智慧乃至仁德,更为重中之重。
今日袁易于这临时考较中所展露的一切,竟与此标准若合符节。
景宁帝仿佛看到了一株已然茁壮、枝干挺拔、根基深厚的嘉木,假以时日,能亭亭如盖,荫庇苍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