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在甲骨文中,就是脚指头朝外的一只脚,离开口,口可以解读为洞穴、巢穴、家宅,代表着人离开自己的住宅;而各,则是脚指头朝内,回到了口,也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巢穴、住宅。

        壁画、甲骨文的脚、在逐渐演变成各的上半部分‘夂’。

        比如客人的客人,就是外面来了个人,要加个‘宀’表示房屋;比如格挡的格,就是家里的主人,用木栅栏、木棍抵御别人侵犯;比如略,表示侵略,田在古代表示疆域、界限,家里的人越过了界限,占据了别人的房屋、田亩等等。

        这都是汉字的演变,有着非常完整的演变过程,代表着这片土地的文化,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甲骨文,商朝的王,是一个‘大’字下面一个‘一’,不是说最大的一个人,上面的大,逐渐演变成了天字,其意思是天子。

        这个发现,代表自从商时候开始,天子就已经代表君王了,如果按照《尚书》的记载,最早在夏的时候,就有天子威命的说法。

        解析这些汉字演变过程,不是没有意义,就像翰林院专门推出了《文明》系列的文章,就是为了论证,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为维护这一共识做的努力。

        礼部奏闻之后,兵部奏闻了关于平播之战的进展,已经打了起来,战争的进展顺利也不顺利。

        顺利是达到了预期,进军速度很快,杨应龙不是对手,三战连续告捷;不顺利是朝堂和地方,都有些高估了火器的威力,在复杂地形上,重炮的运输有些困难。

        工部奏闻了北方五十一座官厂、十八座大学堂、京广驰道等等大工鼎建的进程,其中济南到扬州的驰道已经全线贯通,并且顺利的进行了试运行,不会耽误明年皇帝南下驻跸松江府的计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